外遇行為的法律責任,如何應對配偶外遇?

婚姻是建立在信任與忠誠之上的契約,當一方配偶違背這份承諾,對另一方造成的傷害不僅是情感上的,更可能涉及法律責任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外遇行為在法律上的定義、受害者的權益保障、證據蒐集方式,以及如何從心理層面走出創傷,並透過真實案例與實務建議,協助您在面對配偶外遇時,能夠理性應對,維護自身權益。​

1. 什麼是配偶權?侵害配偶權又是什麼?

「配偶權」是指夫妻在婚姻關係中,彼此享有的忠誠、共同生活、扶助等權利與義務。​當一方配偶與第三者發生不正當關係,破壞了婚姻的忠誠義務,即構成對另一方的「侵害配偶權」。​根據民法第195條第1項 規定,受害配偶可對侵權者提起損害賠償訴訟,要求精神慰撫金。​

但需要注意的是,2020年5月29日,大法官釋字第791號解釋 宣告通姦罪違憲,通姦行為不再構成刑事犯罪,但受害配偶仍可透過民事訴訟,主張侵害配偶權,維護自身權益。​

2. 配偶如果外遇,法律對我有哪些保障?

當配偶外遇時,受害者可透過以下法律途徑維護權益:​

  • 民事訴訟:​依據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 ,受害配偶可對外遇的配偶及第三者提起損害賠償訴訟,要求精神慰撫金。​

  • 離婚訴訟:​根據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2款規定 ,配偶與他人發生合意性交,構成離婚的法定事由,受害配偶可據此提起離婚訴訟。​

需要注意的是,提起侵害配偶權的損害賠償訴訟,應於知悉侵權行為及侵權人起2年內提出,且自侵權行為發生起10年內提出,否則將喪失請求權。​

3. 如何蒐集配偶外遇的證據?

在提起訴訟前,蒐集確實且合法的證據至關重要。​ ​ 以下是常見的證據類型:

  • 旅館開房紀錄:​可證明配偶與第三者有親密接觸的機會。​

  • 親密合照或對話紀錄:​如LINE、Facebook等社群媒體上的對話,需明確可看出雙方的不正當關係。​

  • 目擊證人證詞:​如親友、鄰居等目擊者的證詞。​

  • 徵信社調查報告:​由合法徵信社提供的調查報告。​

然而,蒐證時應避免觸法,例如:​

  • 未經同意錄音或錄影:​可能構成妨害秘密罪。​

  • 安裝GPS追蹤器:​若未經對方同意,可能觸犯妨害秘密罪。​

  • 侵入對方電子設備:​如未經同意查看對方手機、電腦等,可能觸犯妨害電腦使用罪。​

因此,建議在蒐證前諮詢專業律師,確保證據的合法性與有效性。​

4. 配偶外遇我該怎麼辦?

面對配偶外遇,受害者應冷靜思考,採取以下步驟:​

  1. 確認事實:​避免因誤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。​

  2. 蒐集證據:​如第三點所述,蒐集合法且有力的證據。​

  3. 諮詢律師:​了解自身權益與可行的法律途徑。​

  4. 考慮婚姻未來:​評估是否選擇離婚或修復關係。​

  5. 尋求心理諮商:​面對情感創傷,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,有助於情緒的調適與復原。​

5. 心靈的創傷如何平復

外遇對伴侶的心理打擊不亞於身體的創傷。根據心理學研究,外遇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,包括憤怒、羞辱、自我懷疑與悲傷,甚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。

在療癒過程中,以下幾點有助於心理復原:

建議方向 說明
接納情緒 允許自己感受痛苦,悲傷並不是脆弱的表現。
尋求支持 與信任的親友或心理諮商師談話,能有效緩解壓力。
重新建立自信 外遇是對方的選擇,並不代表受害者自身的價值降低。
設定未來目標 無論是否離婚,都需要重新規劃生活。

如美國第一夫人愛蓮娜.羅斯福曾說過:「沒有人可以讓你覺得自卑,除非你同意了。」在面對外遇的過程中,重新肯定自我,至關重要。

6. 真實小故事:法院判決案例

根據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1年度上字第272號的一則真實案例

鄧小姐與丈夫結婚多年,原以為生活雖平凡但安穩,卻在一次偶然間,發現丈夫手機中與數名女子的曖昧對話和照片。最後,鄧小姐決定採取法律行動,蒐集了完整證據,對丈夫及第三者提起民事訴訟,主張侵害其配偶權。最終,高雄高分院判決丈夫與兩名女性須連帶賠償鄧小姐精神撫慰金。

該案可得知三個重點:

  1. 證據充足可勝訴

  2. 雖修法已不是刑事責任,但仍可民事求償

  3. 第三者亦需負連帶賠償責任

故事告訴我們:配偶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權利,只要證據明確、程序正當,就能透過司法獲得公正補償。

7. 外遇對家庭的影響與子女的保護

外遇不只影響配偶之間的關係,更可能對孩子造成長遠傷害。研究顯示,父母間關係破裂容易導致子女產生焦慮、不信任感,甚至行為偏差等。

為保護未成年子女,建議:

  •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指責

  • 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父母分裂的原因

  • 持續提供穩定關愛的環境

  • 必要時諮詢家庭輔導專業資源

如果離婚,法院會依據子女最佳利益原則,判定監護權與探視權,雙方應以孩子為首要考量。

8. 尋求專業協助與未來展望

若您正面臨配偶外遇,除了尋求法律與心理上的協助,也應了解自身在家庭法中的權益與義務。台灣有愈來愈多律師、心理諮商師、婦女保護中心及民間團體可提供協助。

未來,社會對配偶權的重視將逐漸提高,法院也日益強調保護婚姻中的誠信原則與配偶尊嚴。民間倡議亦推動婚姻諮詢制度、家庭調解等更溫和的處理機制,避免衝突升高。

結語

面對外遇,不必孤軍奮戰。透過法律維護自身權益,或尋求心理諮商、家庭重建,我們都有機會在破碎中重生。無論選擇原諒或分開,最重要的是:重拾自己的價值,走向更完整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