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分鐘認識圖利罪構成要件!圖利與便民怎麼分?如何爭取緩刑?
「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」──蘇東坡《前赤壁賦》。
身在其位,就應各司其職。若每個人都能盡責履行本分,那麼不論是在家庭、職場,甚至是在國家層面,都可以運作順利,一同為前方的目標邁進。而公務員不僅僅是一份工作,更象徵著國家體制,並肩負部分公權力。當公務員為了私利,而選擇背棄自己的職責,即使只是看似微小的事情,也可能牽動千千萬萬人民的權益。因此,才會有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的出現。
然而,《貪污治罪條例》對各項貪污行為皆有明確規範,其中以「圖利罪」最為常見。所謂「圖利罪」,係指公務員利用職務上的權限或機會,違反法令,進而使自己或他人獲取不法利益。本文將針對「圖利罪」進行全面解析,從法律條文的規範內容、構成要件、實務判決案例到常見爭點,逐一說明。
圖利罪是什麼?認識《貪污治罪條例》中的圖利罪
在賽場上,裁判為了讓看好的球隊能順利晉級,便對其違規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;在職場上,上司為了提拔忠心的部屬,而刻意給予許多工作機會與優待。無論在哪種場合,這種無視公平與職責的行為都應受到制裁,不該被縱容。對於公務人員而言,若藉由職權圖利自己或他人,更將面臨《貪污治罪條例》所規範的刑事責任。
「圖利罪」顧名思義,就是指公務員在職務上謀取不法利益。其刑責規範於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第6條第1項第4款 ,內容如下:
「有下列行為之一者,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:對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,明知違背法律、法律授權之法規命令、職權命令、自治條例、自治規則、委辦規則,或其他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、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,而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,因而獲得利益者。」
許多人常以為,「我只是幫朋友加速辦理流程,自己也沒獲得利益,應該不會觸犯圖利罪。」然而,這種行為實際上可能違反行政程序,並使他人獲益,在實務上極可能被認定為圖利罪,須面臨刑責。因此,圖利罪並非遙不可及,有時在公務上的一點「協助」,就可能構成違法行為。
圖利罪構成要件
若您是公務員,首先一定要理解「圖利罪」的構成要件,以避免在無意中觸法。依據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第6條第1項第4款 規定,圖利罪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點:
-
行為人身份:必須為公務員。關於公務員之定義可參考《刑法》第10條第2項 。
-
違反法令:明知其行為違反法律、法規命令、職權命令或其他具法律效果的規定,仍在職務範圍內實施。
-
圖不法利益:為自己或他人謀取不法利益。
行為人的身分須為公務員,且在職務內實施不法行為,使自己或他人獲得不法利益,這就是「圖利罪」的核心觀念。
圖利罪只規範公務人員嗎?
絕對不是只有規範公務員喔!依《刑法》第10條第2項 規定,公務員包括政府機關的公職人員、受政府機關委託辦理公共事務者,以及依法令授權從事公共事務者。不僅如此,一般民眾若與公務員一同圖利,也會因此面臨刑事責任。換言之,即使是非公務員,但只要有涉及貪污、圖利行為,皆有可能被追究責任。
圖利罪要關多久?圖利罪刑期解析
依據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第6條第1項第4款的規定 ,圖利罪的法定刑期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,並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。實務上,法院在量刑時會視行為人的職務地位、圖利金額、違法情節以及是否有悔罪表現等因素,做出適當的刑度調整。建議民眾務必謹慎行事,避免因小失大而不慎觸法。
如何爭取減刑或緩刑?專業律師曝三點建議
如果仔細比對會發現,《貪污治罪條例》所規定的刑責普遍比其他法令更為嚴重。通常律師會建議民眾從一開始就避免觸法,但若真的不慎違法,想爭取減刑或緩刑的機會,我們建議民眾可以採取以下做法:
- 自首或坦承犯罪並繳回不法所得
依據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第8條 的規定,如果觸犯同法第4條至第6條所列罪行,主動自首或坦承犯罪,並如實繳回犯罪所得,則可減輕其刑。若藉此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,被告可免除其刑。
- 犯罪情節輕微
依據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第12條 規定,犯第四條至第六條之罪,且情節輕微者,其所得財物或不正利益在新台幣五萬元以下,可減輕其刑。
- 犯罪情狀顯可憫恕
根據《刑法》第59條 規定,若被告之犯罪情狀顯可憫恕,且處以最低度刑仍顯過重者,法院可考量減輕其刑罰。此部分需由律師評估被告的具體情況與犯罪細節,再決定是否藉此爭取減刑機會。
圖利罪緩刑實務案例
臺灣高等法院 臺南分院 113 年度上訴字第 1816號刑事判決 指出,本案被告A與B為基層公務員,承辦政府採購案。被告B依A所託,使A經營的「○○工程行」獲得工程利益共27,598元,而B本人未直接獲利。兩位被告皆上訴主張其犯罪情節輕微,懇請依刑法第59條減輕刑責。
法院駁回上訴,認為原判決已依《貪污治罪條例》第12條、第31條及刑法第59條規定適用減刑,量刑在法定範圍內,符合比例原則、平等原則及罪責相當原則。雖然被告犯罪情節可憫恕,但原判刑屬法定最低刑度,並無過重之虞。法院進一步考量,被告B未直接獲利,且犯罪所得已完成相關處理;兩人亦坦承犯行、無前科,因此對兩人均宣告緩刑四年。
若想爭取緩刑,首先應了解《刑法》第74條 關於緩刑之規定。根據該法,對於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罰金之宣告,若符合以下情形之一,法院認為暫不執行刑罰適當時,可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緩刑,其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:
一、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。
二、前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,執行完畢或赦免後,五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。
由於「圖利罪」的法定刑通常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,因此若欲爭取緩刑,首先必須透過合法途徑減刑,使量刑降至符合緩刑條件(即二年以下有期徒刑),再配合被告無前科的情況,才有可能獲得緩刑宣告。這部分建議諮詢專業律師,以制定完整的法律策略。
圖利與便民如何區分?一不小心就會犯下圖利罪!
「我以為這是便民服務,沒想到竟是違法行為!」許多人常混淆「圖利」與「便民」的意思,以為只是幫忙加快流程,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。然而,這樣的行為卻為自己帶來法律風險,不小心構成了所謂的「圖利罪」。
其實,圖利與便民並不難區分。只要記住一個核心原則:便民是依法、依規辦事;圖利則是違反法令的行為。若仍有疑問,可參考下表深入了解兩者差異。
項目 | 圖利 | 便民 |
---|---|---|
行為對象 | 特定對象 | 建立在所有人皆可受益的基礎上 |
目的 | 幫助特定人獲取不正當利益 | 提升行政效率與公共服務便利性 |
合法性 | 違反法令或程序規定 | 完全合法,依照法令與程序 |
利益性質 | 獲取法律上不應享有的利益(如社交資源、金錢或工作特權) | 無不法利益,僅提升效率或便利 |
程序遵循 | 偏離或改變程序,超越職權範圍 | 遵守既定流程,依規辦理 |
案例 | 為熟人優先處理事務、提前揭露標案資訊以利特定公司 | 提供加急服務制度、開放式窗口、多元繳費方式 |
85885法律網深信,每位公務員為民服務的心意都是誠摯的。或許您本身沒有違法意圖,但卻因不了解圖利規範而不慎牽涉其中,遇到此類情況時請務必儘快諮詢專業律師,運用法律知識妥善守護自身權益。同時,也希望每位民眾都能尊重公務員的職責,切勿知法犯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