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侶吵架恐觸妨害自由罪?構成要件與刑事責任一次看
我們經常聽到「妨害自由」或「妨礙自由」這些說法,但其實它並不是單一罪名,而是《刑法》中的一個篇章,裡面包含多種常見的犯罪類型,例如私行拘禁罪、強制罪以及侵入住居罪。
不過,你知道嗎?情侶之間的爭吵若是過了頭,其實也可能觸犯到「妨害自由罪」!今天這篇文章,就要帶大家一起認識《刑法》中關於妨害自由的相關規定。
法律如何定義「妨害自由」?犯罪類型不只一種!
妨害自由,指的是以違法手段剝奪、限制或干擾他人自由的行為。常見的情況包括私自拘禁、限制他人行動自由,或以恐嚇方式迫使他人不敢表達意見。因此,妨害自由不僅涵蓋行動上的限制,也包括心理或情感上的壓迫。
妨害自由的相關刑責在《刑法》第26章 ,主要涵蓋四種常見罪名,包括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、強制罪、恐嚇罪及侵入住居罪。接下來,我們將分別針對這四種罪名,逐一說明其構成要件。
妨害自由怎麼告?妨害自由罪構成要件
既然妨害自由篇章涵蓋多種常見罪名,那麼當民眾遇到不法行為時,又該如何知道自己要提告哪一條呢?詳情請參考以下表格。
罪名 | 法規 | 構成要件 | 是否為告訴乃論 |
---|---|---|---|
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/私行拘禁罪 | 《刑法》第302條 | 行為人以私行拘禁或其他非法方法,剝奪他人行動自由。 | 否,為「非告訴乃論」 |
強制罪 | 《刑法》第304條 | 行為人使用強暴或脅迫手段,影響他人意志,使其去做或不做某件事。 | 否,為「非告訴乃論」 |
恐嚇罪 | 《刑法》第305條 | 行為人對被害人實施恐嚇行為,且足以讓人心生畏懼。 | 否,為「非告訴乃論」 |
侵入住居罪 | 《刑法》第306條 | 行為人無故且無正當理由,隨意進入他人住居。 | 是,為「告訴乃論」 |
以上是「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」、「強制罪」、「恐嚇罪」及「侵入住居罪」的法律規範與構成要件說明。如果你希望進一步了解其中一項罪名,歡迎隨時致電【85885法律網】,我們的專業律師將隨時為你服務。
妨害自由是告訴乃論嗎?追訴期多長?
首先,在妨害自由篇章中,只有「略誘婦女罪(刑法298條)」 、「侵入住居罪(刑法306條)」 是告訴乃論,其餘罪名皆屬非告訴乃論之罪,也就是俗稱的公訴罪。
什麼是非告訴乃論呢?簡單來說,就是當檢警機關得知犯罪事實,就會主動展開偵查程序,即使被害人與被告事後選擇和解,也無法撤回刑事追訴。
至於追訴期有多長?依《刑事訴訟法》第237條 規定:「告訴乃論之罪,其告訴應自得為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,於六個月內為之。」而非告訴乃論,則沒有訂立明確的追訴期限。也就是說,即使已超過六個月,仍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。
哪些行為會構成妨害自由罪?當心情侶吵架也會觸法!
在情感糾紛中,有許多行為可能觸及妨害自由的相關罪名。例如,一方因爭吵強行將另一方鎖在房間內或拉住不讓離開,限制其行動自由,就可能構成「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」。若一方威脅另一方不准分手,否則就實施報復行為,足以讓人心生恐懼,則可能涉及「恐嚇罪」。
此外,分手後若一方未經允許強行闖入對方住所或房間,干擾對方生活,則可能構成「侵入住居罪」。由此可見,無論是家人或情侶之間,若行為超出合理範圍,都可能觸及法律責任。民眾應保持警覺,了解相關法律,以保護自身安全。
妨害自由初犯會判多久?
妨害自由並非指單一罪名,而是《刑法》中的一個篇章,涵蓋多種相關罪責。因此,想知道妨害自由刑責多重、會被判多久,必須依實際涉案情節與行為輕重而定,無法一概而論。以下整理出主要罪名的法定刑,並搭配相關實務判決,供民眾參考。
罪名 | 法規 | 刑責 | 實務判決 |
---|---|---|---|
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/私行拘禁罪 | 刑法第302條 |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;致人於死者,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;致重傷者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未遂犯亦罰。 |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114 年度朴簡字第 199號刑事判決 |
強制罪 | 刑法第304條 |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。未遂犯亦罰。 |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14 年度易字第 1562號刑事判決 |
恐嚇罪 | 刑法第305條 | 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。 |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14 年度易字第 1323號刑事判決 |
侵入住居罪 | 刑法第306條 | 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。無故隱匿其內,或受退去之要求而仍留滯者,亦同。 |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111 年度花簡字第 118號刑事判決 |
初犯只要具備良好的悔過態度、犯罪情節不嚴重、願意與被害人和解並支付賠償,通常都有很高的機會能獲得減刑或緩刑。當然,每個案件的情況不同,建議民眾在面臨司法糾紛時,應先諮詢專業律師,再依專業建議擬定合適的法律對策。
妨害自由能和解嗎?和解金多少合理?
可以和解!原則上,無論涉及哪種刑事責任,我們都建議民眾積極與被害人達成和解,這麼做對法院後續量刑極為有利,往往能提高減刑或緩刑的可能性。至於和解金額多少合理,通常需視雙方的責任歸屬、案情細節及刑責輕重,由雙方自行協商決定,法律並未對金額設限。
如果希望爭取到合理的和解金額,可以委託律師協助代理協商,透過專業律師的法律知識,協助評估案情、釐清責任歸屬,並與對方進行談判,以保障委託人的法律權益。
和解成功能撤告嗎?
若是非告訴乃論之罪,通常無法撤告,但行為人仍可積極尋求和解,千萬不要放棄這條途徑。因為法院在評估刑責時,會考量行為人的犯後態度。如果行為人願意和解並支付賠償,通常有機會獲得緩刑。
如果是「略誘婦女罪」、「侵入住居罪」等告訴乃論之罪,當行為人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後,可請求被害人進行撤告,從而避免留下前科或司法判決紀錄。
涉及妨害自由罪,律師建議是?
「自由不僅僅意味著擺脫枷鎖,更意味著以一種尊重他人自由、增進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。」──Nelson Mandela納爾遜.曼德拉。
根據地檢署近五年的統計資料顯示,妨害自由案件的偵查終結數約為十四萬件,其中超過十萬件做成不起訴處分,顯示妨害自由罪的不起訴率相當高,約達七成,並且占全部刑事案件的四成一。不起訴的主要理由,多為「犯罪嫌疑不足」。
如果民眾遭控告妨害自由,第一時間應立即諮詢專業律師,請律師協助評估案情,切勿與被害人再度發生衝突,更不要做出任何可能觸法的行為。律師會根據情況評估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,並進一步規劃合適的法律策略,例如與被害人協商、支付精神賠償,或在必要時進行辯護。
此外,行為人也應展現誠意,積極與對方和解,因為不論案件屬於告訴乃論或非告訴乃論,和解都能在後續量刑上發揮正面影響,成為爭取減刑的重要助力。